北京官厅水库水质改善工程

返回

作者:水环境研发部

发布时间:2015-12-18

浏览量:0

来源:自制

摘要:

北京官厅水库水质改善工程

[项目背景]
       官厅水库于1954年建成,位于北京西北约100km,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北京市延庆县界内,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主要功能是防洪、供水、发电等。官厅水库设计总库容2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约238km2,坝顶高程485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43402 km2。入库河流有桑干河、洋河等。1989年大坝加高、加固后,坝顶高程为492m,总库容增加到41.6亿立方米。
至2002年,官厅水库安全运行48年,在供水、灌溉、发电、防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直是北京两大供水水库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官厅水库由于水体污染逐渐严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于1997年被迫退出首都饮用水源系统,使北京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官厅水库后经过水库上游生态工程建设,水质得到较好改善。然而,上游的污染导致进入库区的各种有机物无法削减,且库区相对封闭,水流缓慢,水体分层现象严重,夏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供水水质无法得到保障。
 


[治理结果]


       官厅水库取水口前端安装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总水循环量为12万吨/天。系统安装后,水下6米深的厌氧水层溶解氧含量由0mg/L提高到5mg/L,水体溶解氧及温度逐渐均化。由于彻底的循环作用,水体分层现象被消除,多项水质指标均有改善。同时发现,系统影响效应强度与水体分层程度有关,水体分层现象越明显,系统对库区水体上述指标分布的影响也越显著。
       系统的运行对典型的水华藻类(蓝藻与绿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促进了有益藻类(隐藻类)等浮游植物种群组的生长竞争,减轻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设备显见的水处理半径达到150米。
       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一台30kw的水泵机组,每年可节省动力费用约20万元。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在过去4年中尝试了多种生物生态试验、不同的曝气设备和设计,根据处理效果对比,认为太阳能水生态修复技术是该水库治理几年来最见成效和最可行的技术之一。

 

返回列表